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

学院首页 > 主题教育 > 正文

    【主题教育】石榴籽育人小课堂|第八期: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价值理念 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根基

    发布日期:2023-12-25    点击: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培树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必须充分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断涵养新时代价值理念,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接续深入推进“两个结合”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定位、新概括、新方针和新使命,开辟了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境界。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必须深深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不断汲取丰厚滋养,在扬弃中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第二个结合”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脉”。“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昭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中国特点、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才创造出惊天动地、改天换地的伟大奇迹。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宝贵思想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文化“两创”架构出传统文化全新的理论框架和科学体系,是新时代传统文化在理论上处理传承与发展辩证关系的准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整理、传承、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基本立场、正确态度、科学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南。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要持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要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根基、文化血脉和文化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则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文明,与现代化交互砥砺,不断焕发出旺盛蓬勃的生命力。

    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铸牢新时代价值基础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能够更加有力地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进而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深挖历史,溯源固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更塑造了亿万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立体中国形象。这是发展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当代价值的现实需要。

    深化发展,立体阐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涌现出孔子、老子、孟子、庄子、朱熹、王阳明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诞生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传世艺术,创造出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提供了厚重的精神保障与物质基础。这些宝贵财富是今天这个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更是有着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这些无价的精神财富一直推动着党带领人民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文化理论体系构建上,大力推进中华文化研究机构建设,加大中华文化的理论研究,加快文化“两创”“两个结合”专题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牢牢掌握国际话语权。在社会核心价值构建上,立足我国现代社会需求,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理论普及,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行为取向,规范公民社会行为。在文明交流互鉴平台构建上,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建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平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脉,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焕发时代光彩。

    彰显价值,凝心聚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推动文明进步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通过理论研究、文献典籍、文明交流、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与制度保障等,更好培树民族精神,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转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落地生根。

    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涵养新时代价值理念

    根深才能叶茂,自信才能致远。只有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在纷纭复杂的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交锋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守住根本,坚定自信。对中华民族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到底是一种属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立足当代社会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自信,作为激励全体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推动我国文化建设正本清源、守正创新。

    创新融入,深化拓展。无论是文化“两创”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必须融入社会落于实践,才能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在精神层面,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与创新转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群众精神生活的鲜明标识,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社会层面,要加强先进典型培树,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和典型带动,推进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凝聚起新时代强大的精神合力。在个人层面,要聚焦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使优秀传统文化注入群众血脉、融入日常生活,注重传统文化体验参与,开展便于人民参与、乐于参与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人民在活动参与中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牢记嘱托,争做示范。济宁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和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对“四个讲清楚”和文化“两创”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期望。十年来,济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全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融入日常、融入经常,着力满足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生活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济宁将充分发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践行“两个结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奋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区、建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努力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走在前、开新局。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

    电话:0471-4309170  传真: 0471-4309170  邮编:010018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5060全讯白菜网 - 澳门全讯白菜网站大全 版权所有 蒙ICP备


    5060全讯白菜网5060全讯白菜网